点击右上角
微信好友
朋友圈
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
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与全民健康意识提升,眼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。然而,医疗资源分布不均、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,仍使部分困难群体面临眼病致盲风险。近年来,通过构建眼健康公益生态圈,多方力量正共同探索可持续的公益医疗模式,为推动眼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提供了有益实践。
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扎热乡庄那村,村民康卓近日在山南爱尔眼科医院术后复查时表示,自己因白内障导致视物不清已一年多,但因身体与经济条件限制一直未能手术。得益于“光明工程·白内障复明项目”的帮扶,她终于重见清晰视界。

山南爱尔眼科医院专家正在为康卓做手术
“光明工程·白内障复明项目”是由国家乡村振兴局、国家卫健委共同发起,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组织实施的重点公益项目,聚焦中西部农村地区眼疾患者救助。作为项目主要执行方之一,爱尔眼科旗下超过100家医院参与了医疗救助工作。截至目前,项目已覆盖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290多个地级市、2000多个县(区),累计为67万余名困难白内障患者提供手术补助。
据了解,该项目得到爱眼公益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支持,累计获得捐赠1.7亿元。目前,公益项目已从单一病种拓展至覆盖全生命周期、全眼科病种的救助体系。
在浙江省,“睛彩中国”浙江行项目由公益基金会捐资设立,联合多家公立医院共同执行了1839例复明手术。多元协作模式不仅扩大了救助覆盖面,也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。
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,被视为破解眼健康普惠难题的关键环节。2023年,由爱尔眼科联合爱眼公益基金会启动的“基层眼科诊疗能力提升工程”通过“设备捐赠+医生培训”的方式,从软硬件两方面赋能基层。截至目前,项目累计投入超1362万元,建立592个眼健康工作站,发放设备1200余台,培训基层医生846名。

爱尔眼科专家为“侨爱心·光明行”项目帮扶患者做检查
通过系统培训,一批村医从“对眼科知识了解有限”成长为能开展基础眼病诊疗的基层健康守门人。这种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“造血”模式,正逐步推动眼健康服务重心下沉,助力实现眼疾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,从最初跟随国家脚步参与防盲治盲工作,到精准救助全眼病贫困患者助力“脱贫攻坚”,再到持续促进眼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、公平性、有效性,爱尔眼科始终围绕“健康中国”“共同富裕”的核心目标,不断迭代公益路径、创新帮扶模式,让眼健康保障覆盖更广泛的人群,让光明的希望照进更多角落。
据不完全统计,相关公益项目迄今已累计支持公益项目870余个,服务覆盖全国3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的300多个地区,帮助150多万名困境眼病患者重见光明,眼健康义诊与科普宣教累计惠及近2亿人次。通过持续构建政府、机构、社会协同参与的眼健康公益生态圈,这一实践为推进眼健康服务公平可及提供了有益参考。(姜姝琪 茜颖)
